叉车的起源及发展史
世界叉车最早出现在1914~1915年之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出售叉车。1971年世界叉车的年产量约为20万台,2006年世界叉车的年产量约为84万台。我国叉车工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末,当时主要仿制前苏联产品。从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全行业先后组织了2次联合设计,之后各叉车生产厂纷纷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如北京叉车总厂引进日本三菱1~5t内燃平衡重叉车技术,大连叉车总厂引进日本三菱10~40t内燃平衡重叉车和集装箱叉车技术,天津叉车总厂引进保加利亚巴尔干车辆公司1.25~6.3t内燃叉车技术,杭州叉车总厂引进西德o&k公司静压传动叉车、越野叉车和电动叉车技术,合肥叉车总厂、宝鸡叉车公司引进日本tcm株式会社1~10t叉车技术,湖南叉车公司引进英国普勒班机械公司内燃防爆装置技术。自90年代开始,一些骨干企业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基础上积极对产品进行更新和系列化,因此目前国产二手叉车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其中,电动叉车因受基础技术落后的制约,整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很大。中国叉车能否逐鹿国际市场,并在与世界强手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将依赖于叉车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
近几年大家都说中国叉车行业火,不仅体现在国内市场增长迅速上,出口业务快速增长也是行业火爆态势的最好佐证之一。 同时,2007上半年中国叉车出口流向主要为美国、德国、法国、俄罗斯、意大利等机械制造强国市场。一方面体现了国产叉车质量水平的提升,已经被世界成熟市场用户所认可,另一方面说明国产叉车以其良好的性价比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已具备很高的市场竞争力。但是出口量增长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新问题,比如适应当地市场准入标准的问题、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避免反倾销调查等诸多问题都是值得中国叉车行业深思远虑的。
我国叉车产量在1993~2000年均徘徊在1.5~2万台附近,2000年后达到迅速发展,2006年年产销量突破了10万台。近年来,中国叉车市场销量以每年30%以上的平均速度快速增长。2006年,国内叉车市场销量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销售市场。安徽叉车集团公司,“heli”品牌的制造商,2005年销售收入2.88亿美元,世界排名第13位,2006年销售收入为6.81亿美元,,成为世界第10名。浙江杭叉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和大连叉车有限责任公司在2005和2006年也均进入世界20强,排名分别为第16和第20名。
洛阳小力士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原湖北宏力液压科技有限公司驻洛阳办事处,是中国较早生产起重搬运机械的专业厂家之一。)本公司位于洛阳五洲国际工业博览城b区37栋110号,是豫西专业销售物料、搬运设备、高空作业设备、储存设备的公司。是台湾鸿福叉车、湖北金狮叉车的销售公司。公司主要经营有手动/电动搬运车、手动/电动装卸叉车、手动/电动油桶车、移动登车桥、固定登车桥、移动式升降平台、固定式升降平台、壁挂式升降平台,可定制各种非标、异形产品。
河南叉车
|